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反认他乡是故乡: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有益融合 >> 阅读

反认他乡是故乡: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有益融合

作者:丛日云 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6日 点击数:

  
        西方文明这个幽灵已经纠缠了我们一百多年,面对它,我们爱憎交织,既绕不过,也躲不开。我们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对外交往的荣辱,往往与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有关。
 
  1、中西文明同为人类文明的亚文明
 
  今天的世界上,并存着若干文明单元,它们是人类最大的文化认同单位。
 
  如果仅着眼于人类内部,我们会发现各个文明间的巨大差别与冲突,因为每个文明都有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征;但如果着眼于人类整体,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文明的共同性,无论有多大差异,我们都属于人类文明。假如真的存在外星文明的话,与它们相比,我们同属于地球文明。我们有共同的感受、情感、审美观念、价值选择。因为大家都属于“人”,所以,文明的共性必然超过个性。因为人性相通,所以各个文明有着共同的根源,能够相互理解、沟通和融合。
 
  不过,在全球化开始之前,所谓人类文明的共性或普世性只是潜在的或自在的状态,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有限的和局部的,人类一体的观念也只是偶尔在人类思想的星空中闪过。从15世纪末起,西方文明开始向外扩张,将全世界都卷入全球化的漩涡。它渗透或重新塑造了其它文明,改变了它们特定的发展轨道。全球化的发展,指向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普世文明,它不仅意味人类文明的共性成份极大增加,相互渗透,差异缩小,还意味着追求普世价值成为人类自觉的选择。于是,普世文明由潜在的发展为显在的,由自在的状态发展为自觉的状态。
 
  今天,普世文明已初显端倪,其主要表现就是当代人类普世价值的形成。尽管人们对普世价值有不同的理解或概括,但没有人能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人类能够和平地相处、交流、交往、合作,它本身就是普世价值存在的证明。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我们就得承认,未来的人类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文明,其中人类的普世价值处于主导地位,原来各文明的差异处于次要地位。在这个统一的人类文明内部,原来各个文明降为亚文明,而每个亚文明内部还有次一层级的亚文明。
 
  这也许为我们认识中西文明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中西文明都属于人类文明,是地球文明的两个亚文明,我们共享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虽然我们有许多差别,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差别会越来越小,最终,这种差别也许并不比我们文明内部的亚文明相互之间的差别更大。历史上,每个文明都是整合吸纳了许多亚文明之后形成的,在未来,它们将被整合入统一的全球文明之中。
 
  2 、西方文明的影响使社会的个体化不可遏止
 
  令许多国人感到不爽的是,这个全球化进程是西方主导的,而正在形成的普世价值大多带着西方文化的印记。
 
  的确,全球化进程也是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化进程中,普世文明逐渐呈现出来,因为现代文明就是普世文明。而现代文明的理念基础、技术手段、组织制度形式和生活方式,从整体上说,就是西方人创造的。到今天为止,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现代文明的创造很少贡献。所有非西方国家都是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影响后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在其现代化进程中,还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后续冲击波的冲击。所以,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说,现代化就是西化。
 
  当我们被西方文化冲击得头晕目眩时,我们要问,这种情况怎么会发生?为什么我们古老而规模庞大的文明不能在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中处于主流地位?是什么使西方文化成为强势文化?
 
  是个人主义。这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也是西方文明的根基或主干,西方文明的其它要素: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宪政等,都是由这个主干伸展出来的枝杈。
 
  所有的文明在形成和演进过程中,都构筑起形形色色的压抑和围堵个人的文化堤坝或堡垒,否则,有秩序的、文明的社会生活就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社会整体,就将个人非法化了。西方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调整个人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方式,一种新的组织社会的模式:它一方面承认个人欲求的合法性,同时使有秩序的社会生活还是可能的。
 
  我们看,所谓自由、平等和人权,表达的是个人的社会政治诉求,是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期望;市场经济使个人的经济欲求合理化并予以规范;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承认个人权力欲的合理性,以点人头代替砍人头的方式解决权力竞争问题;宪政是以个人权利为基点的制度设计;文学艺术是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宗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科学是实现人的精神价值、满足人的好奇心的求知活动;而生活方式是个性的展现与发展。总之,西方文明就是承认个人,解放个人。它是以个人为基点构筑起来的文明。
 
  西方文明的强势,源于释放个人的巨大诱惑和由此展发出来的能量。当这样一种文明与其它文明相遇的时候,对其它文明就产生了“释放魔鬼”或“拆除堤坝”的效应。人的内在欲求与西方文明对它的招唤(诱惑)里应外合,共同瓦解了其它文明数千年精心构筑的文化堤坝。所谓西方文明的扩张和渗透,其具体表现就是解放个人,使其它文明越来越个体化。这个趋势不可遏止,不可逆转。
 
  只要社会的个体化不可避免,且日益深入,生长在个人主义基干上的其它社会效应就会接踵而至。人们会越来越要求自由和平等,越来越在意自己的权利,社会也越来越趋向于民主和宪政。
 
  试设想,今天中国的年青人还能否压抑自己,像他们的祖先那样过四代同堂的生活?能否忍受由父母包办婚姻?女性能否接受传统的男尊女卑?不能了,这就是社会个体化的结果。西方的价值观念一旦渗入,被压抑的个性就被释放出来:人们要求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双方排它性的相互忠诚),这是社会个体化在家庭私生活中的表现。民主是什么?它是社会个体化必然在公共事务上的表现。人们终有一天,要求承认每个人是共同体平等的成员,在涉及自己命运的公共事务上有平等的参与权,不能容忍别人包办。也就是说,要求在公共事务中得到尊重。政治民主与自由恋爱其实有同一心理根源,即个人要求平等、自主和得到尊重。不同在于,一个表现在私人事务上,一个表现在公共事务上。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