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从林昭到张志新——兼祭所有为反极左专制牺牲的中华英烈 >> 阅读

从林昭到张志新——兼祭所有为反极左专制牺牲的中华英烈

作者:孟令伟 来源:爱思想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在那黑暗中蒙难的岁月里,林昭和她那来自大西北荒原的战友们怀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不能葬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在深沉地思考,思考种种荒诞和悲惨的根源,而且有果敢的行动,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为此,他们出版《星火》油印杂志,向有关领导、报刊写信表达意见。林昭1963年写给《人民日报》的信,长达14万言,用自己的语言提出对时代和中国命运的看法。“‘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选择爆发”(林昭战友向承鉴语)。虽然是以卵击石的爆发,但却留下了永远轻脆的声响。
 
继林昭之后,中国又出了个张志新。林昭是反右运动的产儿,张志新是文化大革命的产儿。林昭于1968年4月被秘密处死,张志新在1969年1月开始被批斗。很难知道监狱中的林昭对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感受,但张志新在林昭死前已开始了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并由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走向“反革命”,在1975年2月被处死。两人都死于“反革命”罪。林昭是从大学生——右派——反革命,张志新是从机关干部——被批判者——反革命。但林昭是非党人士,张志新是共产党员。
 
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从反击“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到“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标志着中国政治运动由党外到党内、由局部到全面、由一定范围的批判到全国性动乱的升级。林昭和张志新不仅个人角色不同,面临的历史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两人的蒙难过程、抗争的表现形式,包括所使用的语言有相当的差别。
 
但这种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都从独立思考走向毅然决然的抗争,并在抗争中继续深入思考,而思考使她们的抗争更坚决,更深沉,更义无反顾,做到面对死亡慷慨从容、大义凛然。
 
张志新,受迫害前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工作。1930年生于河北天津市,曾就读于河北省天津师范学院。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她父亲于上世纪30年代曾在河北省立师范学院音乐系当教员,因质问和揭发校方的不合理行为而被解聘。为人颇有正义感。多次对孩子们讲:你们要记住孙中山先生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需要你们这一代去开拓,不要做呆头呆脑的人。和林昭一样,家庭熏陶对张志新的成长不可忽视。如她在1952年申请加入共产党时所言:幼、少年阶段“受父母的影响,培养起了坚强刻苦的性格,不屈服的精神”。
 
张志新对共产党的信仰是慢慢形成的,是经过逐渐体验、感受、认知培养起来的,而一旦形成则至死未变。即使在备受摧残的党的监狱里,每逢“七一”,她都要亲手制作小红花或书签以表纪念。那真是令人悲叹的痴心!林昭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对党也一片痴情。她被打成右派后,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说:“当我加冕成为‘右派’后,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会我的心情的,我认为我热爱党的程度是压倒一切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与之相比拟。我不能忍受它对我的误解,而且误解得那样深”。
 
张志新有坚定的信仰,同时又是对真道理坚定无畏的追求者。这种坚定无畏执著达到了奋不顾身的程度:“虽千万人,吾往矣”!林昭是这样,张志新更是这样。而林昭比张志新幸运的是:她还有来自大西北荒原的一小群《星火》杂志战友,还有同被划为右派的张元勋等几个心灵相通的北大校友。而可怜的张志新却始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同伴,没有一个志同道合者,孤身一人,绝对孤立的去怀疑、思考、探索、求真、抗争、反抗,直至走上刑场。她写道:“自己一个人孤孤零零奋斗改造”。“干校那么多人为什么被专政的就我一个”。“下了这么一个决心,一千人一万人说不对,我也认为是对,什么前途、家庭,都不去想了。”
 
张志新所处的时代,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年代,是极左、专制、个人极权达到顶峰的时代,是一个从思想到行为、从语言到行动的史无前例的疯狂时代。这个时代鼓励大批大斗,鼓励打砸抢,鼓励任意抄家,鼓励大造各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以达到天下大乱。但对“伟大领袖”及其主导下的“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路线、实践、组织、人事是绝不允许有丝毫不同意见的,连这方面的思想活动都是“大逆不道”。而张志新却公然要针对这一切提出不同看法,从根本上、体系上质疑和批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将这些看法、质疑和批评坚持到底,决不妥协,决不收回,决不认罪。她以那个时代的语言特点写道:“我之所以至今不能认罪,因为我对路线斗争及与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的疑问,起之有因,看法观点立之有据,坚持不改有理”。张志新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她是在最极权专政、最是非颠倒、最愚昧疯狂的年代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心,一个人的常识明辨心,并以“决死”的抗争守住了做人的底线。可以说,文化大革命后所有的举措(包括收拾“四人帮”)、平反和拨乱反正,不过是对张志新当年以生命为代价坚守的看法和批评的肯定。
 
林昭在狱中写下14万言意见书,张志新在狱中也写下十几万字的思考材料。林昭在没有纸、笔、墨的情况下,以发卡为笔,“以血为墨,以白床单为纸,写下了大量血书”。张志新的笔被管教所没收后,她用木签蘸着墨水写了抗议信,在抗议信中声讨:“看来我的笔是被你们当作枪给缴去了,但指挥这枝枪的思想你们却永远也缴不掉!”
 
林昭在狱中受尽了折磨和凌辱。她的“双手曾被两副手铐交叉背铐达半年之久,就连女人的生理期来了,也毫不宽贷。管教人员还唆使同牢的女流氓、娼妓们撕、打、掐、踢、咬、抓林昭。林昭常常被折磨得口鼻流血,脸被抓破,遍体疼痛;衣服裤子也都被撕破。甚至有的狱警还想强奸她,迫使她不得不每天把上下衣服用针线缝起来,大小便时拆开,便后再缝上”。因不堪凌辱,林昭几次自杀未遂。张志新在监狱也受尽了折磨和凌辱。她手铐脚镣一齐带。还被编入由国民党女军统特务任组长的小组里。女特务经常用擦地板的破布把她的嘴堵上,将她脑门上的头发几乎拔光,还经常朝她吼:我就是要管住你这没人要的共产党员。并唆使其他刑事犯肆意欺辱她。非人的折磨使张志新后期精神失常,不但得不到医治,反被加上装疯卖傻的罪名,遭到更残酷的迫害。因迫害有功,女特务提前4年半获释。
 
张志新临死前遭受的酷刑可以说是惨绝人寰。林昭被枪决前口中塞着橡皮塞、颈部勒着塑料绳——以防止她喊口号。为同样目的,张志新则被切开喉管,然后把不锈钢管插进气管里,再用线将连接钢管的金属片缝在刀口两边的肉上——这真是无比“天才”的创意:既能维持刑犯的呼吸,又绝对喊不了口号。剧痛使张志新咬断舌尖,惨状吓昏了监狱女管教。张志新就挺着冒血泡的脖子、嚼着混血的唾液、睁着怒视的双目走向刑场的。不知当年在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临刑前的共产党人可曾领教过这种待遇?什么叫惨无人道?这就是惨无人道!不是一般的惨无人道,是特别的惨无人道!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