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当代中国大学生贫穷化趋势剖析——从《落泪是金》与《蚁族》谈起 >> 阅读

当代中国大学生贫穷化趋势剖析——从《落泪是金》与《蚁族》谈起

作者:林柏仪 来源:凯迪社区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点击数: ( 字体: )

  剖析当代中国大学生贫穷化趋势(中)——透视模糊贫穷问题的七个意识形态
 
  中国大学生贫穷化趋势,已经渐渐受到社会瞩目。然而,对现象的聚焦,并不代表问题获得了正确的分析,更不保证其状况有改善的可能。在本篇中,我将尝试提出七个意识问题,一部分是回应《蚁族》与《落泪是金》的论述观点,一部分是指出主流思考内容的不足和混淆之处。而提出这些批判,是为了让我们在接续的讨论中,能更清楚地思索中国大学生贫穷化的结构原因和关键问题为何。
 
  一、贫穷只在大学生,还是普罗阶级整体贫困?
 
  不论是《落泪是金》还是《蚁族》,都将关注的焦点指向大学生,前者针对的是90年代的贫穷大学生,后者针对的是21世纪初的贫穷大学毕业生。其论述的重心: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这是一群新的弱势族群。然而,我们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这种贫穷化趋势,真的只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吗?还是说,自中国改革开放、踏上威权资本主义的道路后,贫穷化是中国普罗百姓的普遍趋势?
 
  将大学生贫穷化与普罗百姓贫穷化一起思索,好处在于能够看到他们面对着相同的压迫来源。高教育费用、低教育回报、工作不稳定……种种问题,其实也发生在“蚁族”的家庭—普罗阶级身上。甚至,如同我们观察到导致贫穷化的“不平等分配”,其背后是一个“阶级”问题:弱势社经阶级的家庭是人生竞赛中的落后组,其子女即使念了大学,也更容易成为贫穷大学生。是因为如今越来越多弱势阶级的子女进入了大学,才凸显了“大学生贫穷化”的现象。
 
  是故,问题的根源是阶级不平等,而非仅是大学生问题。将大学生从整体的阶级状况抽离开来分析,恐怕是见树不见林,其结果可能会促使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扶助贫穷大学生,但对于贫穷的普罗阶级却没有实质补救。
 
  二、是大学生身段高,还是社会总体环境?
 
  或许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受到瞩目的族群,因此对大学生贫穷化的论述,很容易只着重大学生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对整体普罗百姓阶级处境的分析。主流论述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大学生贫穷化、失业潮高,是因为大学生“身段高”、挑工作。
 
  这样的舆论在社会媒体中,有着相当大的比重。《落泪是金》引用了《中国青年报》中的一段相关报道批评大学生因为自身的优越感,而不愿意接受企业的要求:“一旦上岗,大学生就应该放弃自己身份的优越感,同企业其他员工一样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企业的管理。”类似的说辞,在《落泪是金》或《蚁族》的受访者中,经常出现。此意识之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大学生贫穷化的趋势,真的是大学生“身段高”、挑工作吗?我想恐怕不是。如果问题真的那么简单,那么那些没念大学、“身段低”的非大学生,应该很容易找到工作、不会有贫穷的问题才是。但恰恰相反,那些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往往处境更贫穷,得接受着更不稳定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当遭遇失业浪潮、大学生抢夺非技术工作的时候,非大学生在职场上的处境就更是边缘化。
 
  客观来看,问题是总体劳力市场上的工作机会不足,且不少工作根本无法负担足以维生的薪资。因此,在大学扩张后,大学生也得抢着争取这些工作。少数人可能的确有心态上的问题,但更多人恐怕是感到“不值”:投入了那么多的教育费用和时间,竟然连挣得足以维生薪资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说,把总体的就学、就业贫穷问题归因于个人的工作态度,不但缺乏解释力,恐怕也是帮助资本家教训劳工罢了。
 
  三、勤奋、对未来乐观,就会有希望?
 
  类似批评“大学生身段高”的论点,另一种对大学生贫穷化的解读,就是宣扬“只要肯勤奋、乐观,未来就会有希望”,却不批判环境现实。彷佛各种客观的教育和劳力市场上的困难,只要乐观以对,就被自然解决了。
 
  例如,《蚁族》正面地报道了一位困顿大学毕业生的观点:“有一次,我和一个辽宁的同行讨论过一个问题,这世界什么是公平。他说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公平,还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沧浪之水》。确实,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回事,你得学会忍辱负重。”如果说,社会公平与否的问题都可以被如此轻松地、犬儒地带过,那么我们还能期待什么?贫穷化趋势,在层层意识模糊与麻痹下,还有被人们清楚认识的可能吗?
 
  不是说乐观、勤奋对于改善处境不重要。但是,这些个人层面的价值,和社会总体性的就学和就业环境,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倘若今天中国的不平等分配结构没有改善,巨大的贫富和城乡差距一再扩张,我们怎么期待弱势群体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未来呢?这种“乐观”对于改善他们的贫困处境,没有什么帮助,只是一种哄骗自己的意识形态。
 
  四、因教育费用而贫穷,合理吗?
 
我们已经提到,教育费用对大学生贫穷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模糊贫穷问题的论述之一就是一再颂扬“接受教育,就是再贵,只要有翻身的机会,就是值得”,却不质疑:为什么教育费用越来越贵?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育费用要由人民自身承担?
 
《落泪是金》的作者曾采访了一个义务资助陌生大学生的家庭,他们说:“四张嘴吃一个人挣的钱,自然只能过苦日子。可咱心里亮堂、踏实,因为看到虹儿(注:受支助的大学生)有出息,能上完大学,现在又能找到一份能发挥他才能的工作,我们全家一点儿不感觉冤枉。虽然为了他我们背了一身债……。”
 
  另外,《蚁族》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受访者都认为,在其一生中,高等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重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的确重要,其曾是人们“翻身”的关键机会,但大学扩张后,则只是“避免失业”的门坎。在高竞争的劳力市场上,人们对高教的认识是相当理性的。然而,高等教育之重要并不能说明高教育费是合理的。更何况,随着高等教育扩张,大学生满街都是,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也不断下降,特别是当大学文凭变成了进入劳力市场的基本要求时,甚至连投入的成本都收不回来。在高教育费用、高竞争、高失业的压力下,青年人念书不行,不念书又不行。面对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再将“创造贫穷的高教费用”合理化呢?
 
  五、去政治经济分析地再现贫困者
 
我们或许可以简单地总结,不论是只把焦点聚集在大学生,还是评论他们贫穷化的原因是身段太高、不够勤奋乐观,或者神圣化教育的功能,都是“去政治经济分析地再现贫穷者”,让人们对中国的贫穷化趋势停留在表象地、个人层次的认识,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粗糙推论,却放弃探究根本原因。
 
所谓“去政治经济分析地再现”,指的是试图描绘社会事实,只把关注点放在浅薄的表象,却忽略了背后政治经济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尽管有再多的访谈,描绘了再多的个案,如同《落泪是金》或《蚁族》,但我们依然无法掌握问题的根本,也无从着手改革。
 
举例来说,高教育费用是大学生贫穷化的始作俑者,而中国政府正是此政策的决策者。中国政府在90年代引进了双轨制,要大学生负担高额学费,接着又不顾劳动市场而扩张高教容量,这才导致了大学生贫穷化的恶果。然而,这些政治经济性原因,却在主流论述中被忽略了。不论有意或无意,如此去除政经分析的论述,恐怕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图色(L. Althusser)所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deological Apparatus)的一环。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