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当代中国大学生贫穷化趋势剖析——从《落泪是金》与《蚁族》谈起 >> 阅读

当代中国大学生贫穷化趋势剖析——从《落泪是金》与《蚁族》谈起

作者:林柏仪 来源:凯迪社区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点击数: ( 字体: )

六、只要“引起政府重视”就能改善?
 
当主流论述采取表象化、个人化、去政治经济的分析方式时,就引出了他们的“改善问题的方式”,天真地认为:只需要“引起政府重视”就能改善。
 
不论是《落泪是金》还是《蚁族》,都只是大量地描述贫困大学生的现象,但当谈到怎么办的时候,却无力以对,仅仅勉强地说“希望能引起政府的重视”,似乎这就是问题改善的办法。
 
在《落泪是金》中,作者何建明为大学生贫穷的处境吶喊道:“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是正在迈向21世纪的现代化强国!怎么、怎么可能在我们的大学里会出现这等的事!”贫穷现象的确让人吃惊,但“期待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
 
当代大学生、或是整体普罗阶级的贫困问题,中国政府不会不知道。但在威权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下,政府尽管知道贫穷化的趋势,也依然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除非政府受到足够的来自受压迫阶级的抗议压力,否则又怎么能期待“政府意识到问题了,情况就会改善”?
 
七、回避社会运动的必要性
 
期待政府的另一个反面,就是“回避社会运动的必要性”。看遍《落泪是金》或《蚁族》,我们也看不到鼓励大学生及弱势家庭站出来呼喊,也看不到倡议建立各种维权组织兴起。只让大家看到现象,但未让弱势民众认识到社会行动的必要性,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责怪两本书的作者,这是中国长期威权统治的遗绪。在思想刑罚、信息审查、政治监控等种种软硬控制下,人民被迫噤若寒蝉,出版物也只能“客观呈现问题”,而不探究责任的归属,更不能鼓吹改革运动。
 
人民畏惧政治威权,表现在他们选择的“利益表达方式”上。《蚁族》中提到:“(蚁族在利益表达方式上),对‘网络媒体曝光’和‘平面媒体曝光’的平均赞同程度最高,其次是‘上访’、‘公开集会’、‘联合亲友对抗’、‘发牢骚’和‘忍受’,赞同程度最低的是‘罢工’和‘游行示威’,反映出受访人群还是比较接受相对平和的利益表达方式。”但是人民是真的比较愿意接受“相对平和的利益表达方式”呢,还是因为“罢工”和“游行示威”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另外,在涉及到有关政治倾向时,《蚁族》的受访者就有人说到:“你们这个调查结果万一反映到上面去,说我思想态度有问题,不是良民怎么办,还是选择相信政府吧。”恐惧已使得人们连说真话都不可能了。
 
或许,与其说大学生对政治冷漠,不懂或不敢组织起来争取他们应有的权益,不如说长久以来的中国威权统治和驯服性教育,使人们丧失了“组织”和“运动”的能力,只能进行无力的抱怨。各种调查报告倘若也只能选择性地说真话,回避改革上社会运动的必要,那么笼罩于受压迫者身上的无力感,恐怕也难能消散。
 
小结:揭露意识形态,迈向政治经济分析
 
如果某种意识形态是一种错误、偏狭的思考架构,让受压迫者接受了压迫者的意识——从对压迫者有利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世界,那么相对地,也将有一种正确的思考框架,能反映和解释真实,并且触及整体政治经济的因素。这种思考框架,将让受压迫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处境,并采取行动,改变各种不合理的压迫。其实,这才是社会科学和各种调查报告理应负担的责任。不过,这在当前中国,或者说整个受资本宰制的世界,都不容易看到。不消说这些工作,我们得从头做起。
 
在上篇表明现象和此篇批判虚伪意识后,我们的工作将转回到科学分析自身:究竟中国为什么发生大学生贫穷化?结构原因为何?若要改善,关键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将从宏观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回答这些问题。
 
剖析当代中国大学生贫穷化趋势(下)——阶级取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倘若贫穷化的现象已经被确认,诸多意识形态也受到批判,那么我们接着要问的就是:造就当代中国大学生贫穷趋势的“真实”逻辑是什么?
 
我将在此篇中,尝试从一个更科学、包含政治经济分析的观点来分析贫穷化的原因。我将分别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包括:一、高教容量与教育费用扩张;二、劳动不稳定化;三、公共服务私有化;四、消费社会的兴起。
 
在进行实际分析的同时,我将引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全面分析各项原因之间的连结关系。我们将发现,这四个导致中国大学生贫穷化的因素,并非彼此区隔、互不相关,而恐怕是在中国迈向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逻辑下,有着内在的相互连结。
 
贫穷化的四个原因
 
一、高教容量与教育费用扩张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一再提及“高教育费用”是造成中国大学生贫穷化的关键原因之一,现在,我要再更细致地分析:高教育费用的原因为何?它包含了哪些费用?
 
之所以中国人民得负担越来越高的教育费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政府采取了“教育私有化”的措施,要由人民私人来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1992年开始实施的“双轨制”,或者说“高学费制”,就是这波教育费用大幅提高的开端。而另一个关键的原因来自于中国剧烈的“高等教育扩张”。
 
从1998年的大学扩招起,到了如今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突破人口中的25%,“上大学”已经是一件寻常百姓子女都可能有的机会。然而,这表面上的 “机会开放”,随即带来的却是人民教育费用的普遍提高。“上大学”不是一件便宜的事,它包括先是要缴纳高额的学杂费,自行负担生活费用,并且还要承担无法提前进入劳力市场就业的时间与金钱损失(所谓的“机会成本”)。
 
然而,这样的巨额成本,却不受到中国政府理会,他们只晓得径行扩张大学,成本则让人民自行来承担。于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辛勤工作的收入,扣除掉省吃俭用的日常生活费用后,最大的用途就是要“供子女念书”,来寻求那日益渺茫的“向上流动、翻身机会” 。
 
如同一名大学生受访者所说的: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剎那,先是高兴了一下,接着马上就陷入了哀愁。因为,我的家庭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一笔钱,能供我来念大学。我原本决定还是不要念了,但我的爸妈告诉我们,就是卖掉整个家、背负再多的债,也要让我来完成大学学业!……这样“不顾一切也要受教育”的心态,当然也强化了教育费用扩张的可能。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