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民俗百科>>正文内容
“三良从死”与“魏颗结草” >> 阅读

“三良从死”与“魏颗结草”

作者:吴静男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9日 点击数: ( 字体: )

  春秋左氏传曰:“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应劭汉书注曰:“秦穆与群臣饮酒,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这就是“三良从死”的故事,后人听闻,无不痛惜。秦人写《诗经·秦风·黄鸟》以抗议,里面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句子。东汉王盛《咏史》:“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其实不空,“三良”维护的是一种忠、信、义的价值。而在秦穆公这边,虽是酒酣之言,但也是他内心真情的表达,符合当时的社会风俗,不矫情。
 
  倒是《左传》中另一故事标新立异,便是“魏颗结草”典故:晋国大夫魏武子有宠妾,无子。魏武子病时,嘱咐儿子魏颗,将来让她改嫁;及至病危,又说,让她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说,人到病危,思维就会混乱,自己应该听从父亲清醒时的命令,于是让这个妾改嫁了。后魏颗与敌将杜回交战,看到一老人结草绊住杜回,使他获胜。夜间魏颗梦见老人对他说:“我是你让她改嫁的那女子的父亲,感谢你的恩德,所以来报答你。”后来就把“结草”用作受恩深重、生死图报的典故: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死而有知,结草以报。
 
  “魏颗结草”反映了人们在从人殉、厚葬中出走,成为后来薄葬思想的涓涓细流,一直发展到贵如帝王的曹操都提倡薄葬。当然,曹操提倡薄葬,不一定直接受魏武子父子的启发,主要与下面三点有关:一是与他早年参与过盗墓,目睹不少坟墓被盗后尸骨狼藉。二是他一直提倡节俭生活。曹操十年只盖一条被子,安葬时就穿咽气时的衣服入殓,衣服上还打着补丁,连陵址都选在“瘠薄之地”。三是当时社会财富极度贫乏。即便如此,如果没有魏颗们的铺垫,曹操薄葬的意思也不一定能勇敢地横空出世,成为晴天一声霹雳。
 
到后来,薄葬的细流越来越大。《北史·韦敻传》:“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昔士安以籧篨束体,王孙以布囊绕尸,二贤高达,非庸才能继。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柩,坟高四尺,圹深一丈。其余烦杂,悉无用也。朝晡奠食,于事弥烦,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仍荐蔬素,勿设牲牢。亲友欲以物吊祭者,并不得为受。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瞑目之日,勿违吾志也。’”有人情,对世俗有理解。真通达人也!当然,比起当下的火化、树葬、海葬要繁琐些,但不要忘了,正是有上述葬礼进化的中间环节,才有今人在此事上的彻底豁达啊!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