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讲堂>>正文内容
许倬云:大国的崛起与衰败 >> 阅读

许倬云:大国的崛起与衰败

作者:许倬云/口述 陈珮馨 陈航/整理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4日 点击数: ( 字体: )

  泛希腊时代的文化融合
 
  我们看看西方的历史。希腊半岛上城邦的竞争,也有若干“大国”,成为霸主,而最后统一希腊的却是希腊最边陲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希腊帝国,西方到地中海的东岸和北非,东方到今天的中东地带,往南几乎进入印度。在希腊各邦竞争的时代,大国的崛起也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五霸”、“七雄”一样,有兴有亡、有盛有衰。从表面上看来,亚历山大的统一是完全武力达成。但是,亚历山大英年早逝,他死后却开启了泛希腊文化(Hellenicperiod)的时代。虽然帝国崩解为若干大国,希腊文化的影响,却是弥漫各处,将地中海的大部分周边地区和埃及两河的中东地区,都笼罩在一个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这一个时期,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时代。亚历山大自己曾经致力于融合各个族群和地区,他将波斯军队纳入希腊的军队组织之中,他鼓励希腊人和当地族群通婚。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交换网下,这一个大地区内出现了许多城市,城市中的居民与其它城市之间的交流,是希腊文化遍及各处的重要因素。他奖励学术,在今天尼罗河河口的亚历山大城,有一个当时最大的图书馆,将希腊世界的知识汇聚在一起。泛希腊文化时代,在历史上有其意义;许多重要的史学家,例如,WilliamTarn、MichealRostovtsev、AmaldoMamigliano、PeterGreen等,都指出泛希腊时代文化融合的现象。
 
  大致说来,他们都指出经济交流、城市出现,具备了文化交流的条件。于是,若干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彼此冲击,互相影响,形成这一广大地区的文化发展共有的特色。在这一环境中,希腊哲人的智慧,尤其是主张言行谨饬节制的Stoicism(斯多葛学派)的观念,加上中亚启示宗教与救赎观念,改变了犹太部落神与选民的密切关系,而转化为后来基督教关怀万民的普世信仰,成为后世西方思想的主要成分。我们可以说,泛希腊时代在西方文化上的地位,和汉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有极大的相似处:在大帝国秩序内,将许多地方新的文化,逐渐融织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
 
  中国的崛起应理解为重组了一套融合东西的政经组织
 
  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经过西方文化几百年的扩张和深化,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全世界基本上都笼罩在一个同构型的世界经济网和文化体系之内。今日全球化的现象,亦是大家共同理解的历史过程。在走到全球化以前,西方列强此起彼落,各自称雄一时。今天却是西方以外的一些大国,譬如,中国、印度,甚至于巴西,都在经济上具有引人注目的实力。中东地区的扰攘,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因此引起一些人担忧,例如亨廷顿和福山等人的文化冲突论,担心世界有更多的冲突。中国的崛起,也引起许多西方人士的担忧,生怕中国取得大国地位后,会走向大帝国的方向。
 
  假如我们以上述汉代和泛希腊时代的例子来看,列国争雄之后融合的时期,不一定是秦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型态,更可能是一个融合的时期。近代历史上,国际间的融合,已经有国联和联合国两次的尝试,这两次实验的结果,都不能算是十分满意,联合国将来会走向什么方向,还有待大家的努力。同时,区域性的组织,例如欧盟,也开启了另外一个新的方向,也就是在列国体制之下,经过协商,有大地区的区域性组织,解决彼此的纷争,促进彼此的合作帮助。最近二十年来,经济上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呼之欲出,网络文化也将知识和文化产物,迅速地传播各处,以至于今天各地的大学,学生学习和学者研究的项目,都逐渐趋于一致,这些条件,是当年汉代和泛希腊时代,并未具备的。将来世界定于一,不必是定于政治上的统一,而是文化上的高度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崛起,不应当意味着,有一个新的霸权出现,压倒其它的霸权,独擅胜场。而应该理解为,东亚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过百余年来,吸收西方文明后,自己重组了一套西和东融合的政经组织。印度的兴起,也可以作如此观。世界文化融合的过程,正在继续进行,将来不是一个单向的西化,而是东亚、南亚,加上未来终究会整合成功的西亚文明,都将融合在一起。在未来的世界文化中,区域性的特色还是存在,可是大的项目,譬如说,科技文明下的新生产方式,和城市文化所逐渐代替了的各地方的农村文化,将全世界笼罩在一个城市网络下面。这些特点之外,在人类的价值观方面,也必然有些新的发展。西和东不再是永远对立,而是纠缠融合,构成多元而互相包容的价值体系。中国的崛起,就不再是一个政治和军事强国的出现,而应当是,在世界共同文明体系中,东方体系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选项。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崛起不再是对世界的威力。
 
  这一个伟大的志业,不是任何政权单凭政治方式可以做到,却是需要所有地区的中国人,尤其中国的知识分子,共同投入的大事业。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从1842年开始,就是东方和西方相遇的地方;在这里,中国接受西方影响,是在屈辱下开始的。这一百多年来,香港是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窗口;一百年前,孙中山的革命就在港澳开始。今后,香港不再是在屈辱之下,而是以其特殊的地位,继续帮助中国,深度地吸收西方文明的长处,也不断地重新估定和阐释中国文化的特色,以备西方咀嚼与吸收。
 
  (本文为许倬云先生在香港大学所做的演讲)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