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稿>>正文内容
关于争取言论自由两步走的意见 >> 阅读

关于争取言论自由两步走的意见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就曾酝酿过新闻出版法的起草,后来被叫停。这件事情应该重新纳入政治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我们的新闻出版事业必须有法可依,有法保护。不能是哪位领导人或前领导人看到某一报刊某一篇文章不合自己的口味,就兴师问罪。在民主国家,新闻工作者不受法律以外的权力的约束,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官员都可以批评,被称为“无冕之王”。在中国,新闻记者“无冕之王”的地位要树立起来。再不能出现县委书记追捕记者的丑闻。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我们要立的法,是保障新闻出版自由的法,而不是压制新闻出版自由的法。我们制定新闻出版法的目的是为了切实维护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对公共权力机构的监督权。什么时候我们有了这样一部法,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才真正进入了法治化的轨道。
 
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的净化剂,对官员的监督有特效。民主国家没有“纪委”和监察部,就靠媒体监督。给媒体松绑,就能管住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媒体是把贪官们见不得人的事曝光的载体,也是上达中央的“通天”管道。贪官最怕的无非就是这两条,一是曝光,二是通天,这两条的威力是其它监督方式不可替代的。我真不明白,若真反腐败,为什么放着全世界通行有效的方法不用,而又做秀创设反腐新机构?在纪委和监察部之外又设反贪局,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的党内反腐机构管不住党内的官员,官员监督官员,等于用白猫监督花猫,最后一块儿偷鱼吃,是靠不住的,多年来“越反越腐”就是证明。真想反腐败,就把对官员的监督交给群众,交给媒体。希望中央以此表明反腐败的诚意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
 
2010—3—27
 
【作者简介】
 
辛子陵,著名学者,传记文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四级研究员。原名宋科,1935年生,河北安新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助教、军政大学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军事学院出版社社长、国防大学《当代中国》编辑室主任等职。在职期间和退休以后,为批判极左思潮,拨乱反正,有重要著述问世:(1)1974年根据邓小平授意撰写《林氏春秋的破产》,对南昌起义和两军会合作正确解说,重新肯定朱德、贺龙元帅的历史地位,7月邓小平主持军委办公会议讨论批准此文,1975年2月18日在《解放军报》头版发表。(2)1983年应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之约,撰写《恢复百团大战的历史地位》一文,全面肯定百团大战及其组织指挥者彭德怀元帅的历史功绩,以特约通讯员名义在增刊第5期发表。(3)1986年刘伯承元帅逝世后,受命代中共中央撰写悼词,中央一字未改照准,即是1986年10月16日胡耀邦总书记在刘帅追悼大会上所致的悼词。(4)《毛泽东全传》一、二、三、四卷,150万字,1993年毛泽东百年诞辰前夕香港利文出版社出版,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同年12月台湾学英文化事业公司推出6卷本台湾版,风靡宝岛;1996年7月利文出版社推出《毛泽东全传》新订本,北京新华内部书店设专柜销售。(5)《林彪正传》,50万字,公正评价林彪一生功罪,2002年2月香港利文出版社出版。(6)《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70万字,首次由体制内人士对毛泽东一生作倒三七开评价,2007年7月由香港书作坊出版。(7)2008年在《炎黄春秋》发表《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变迁》、《合成一个新东西》等文章,在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
 
【1】李成瑞:《‘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载《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2月号第14页。
 
【2】极左派作家魏巍的文集《新语丝》2008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作为《晚霞文库》丛书出版,该书鼓吹“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在第290页上责问:“到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应该不应该保留,你们征求过全国人民意见吗?”公然向胡锦涛挑战。文联〈简报〉第2期,赞扬魏巍“心之诚,情之切,言之重,令人感动。”这股极左思潮不容忽视。
 
【3】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胡绩伟:《从华国锋下台到胡耀邦下台》,明镜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
 
【5】钟沛璋 张博树:《推进新闻体制改革重构现代新闻制度》。(钟沛璋,1982~1986年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张博树,宪政研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本文是作者提交2008年6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技术与制度:中国传媒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论文。)
 
【6】谷 翔:《舆论监督对防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炎黄春秋》2008年第11期。
 
【7】凌其翰(1906—1992)法学家。上海市人。震旦大学肄业。1927年赴比利时留学。1931年获布鲁塞尔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申报》国际评论员兼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国民政府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驻法国大使馆公使。编着《出版法》。1949年10月参加驻法国大使馆部分人员通电起义。1950年回国。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外交学院兼职教授。民革中央监委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主编《国际条约集》(1648—197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共3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737个字符
作者:辛子陵 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上一篇:人民不需要无公平正义的现代化[ 04-0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