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实行民主:王朝兴亡周期率给我们的最大昭示 >> 阅读

实行民主:王朝兴亡周期率给我们的最大昭示

作者:宁可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2日 点击数:

  第二,农民战争是很残酷,但是打仗是双方面的,镇压起义的统治者并不比起义者更“仁慈”,其残酷更有过之。明末战乱中有所谓“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之说。
 
  第三,旧王朝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而且并无愿望与能力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农民大起义的冲击,才有可能改变旧的黑暗的统治,给新兴的势力扫清道路,创造条件。这里正体现了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当然,农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势力,并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只能在战争中和战争后被野心家利用了去作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尽管旧的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但继之而起的还是封建王朝,这是农民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个矛盾是农民同新王朝矛盾;第二个矛盾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第三个矛盾是新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这三个矛盾如果新王朝处理得很好,局面就会改观。
 
  新王朝面临三大矛盾
 
  经过大战乱以后建立的新王朝面对很多新问题,一般来说要面对三个矛盾。这三个矛盾如果新王朝处理得很好,局面就会改观,出现兴旺发达的盛世,如果不好好处理就会引起社会大动荡,引起王朝很快灭亡。
 
  第一个矛盾是农民同新王朝,农民同地主间的矛盾。大战乱以后建立的新王朝如果接受过去的教训,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政策,局面就会有些变化。
 
  新王朝缓和矛盾的政策一般是轻徭赋、减刑罚,与民休息,老百姓可以稍微安定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唐朝时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就是减免赋税、刑罚带来的局面。
 
  第二个矛盾来自统治阶级内部。旧王朝灭亡,新王朝建立,但是新势力尚未稳固,人心尚未完全认同,不断有人造反,想当皇帝,反对新朝,所以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中央王朝建立,不但地方上很多势力反抗,同时中央内部也有各种势力对抗,所以内部斗争很复杂、很严重。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的皇帝。按照习惯,宋太祖应该传位给他儿子,可是他的弟弟赵匡义有野心,趁着宋太祖生病的机会逼迫赵匡胤,两人吵起来。吵些什么,外边人不知道,只能躲在外边远远地看,只看见蜡烛影子摇摇晃晃,有人影来回晃动,听有斧头把儿着地的声音,这就是有名的 “烛影斧声”。过了一小会儿,宋太宗宣布宋太祖死了,临终嘱托由宋太宗继位,“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破解,大概是赵匡义搞了一个阴谋,事先有所布置。
 
  历史上宫廷政变,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很富有戏剧性,玄武门之变、烛影斧声、靖难之役都有很大戏剧性。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也可以是一个瓶颈,一个狭窄的通道,过得去就好,过不去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整个王朝也被颠覆。像西晋建立没多久就出现“八王之乱”,打得天下大乱,最后出现农民起义,出现五胡十六国,西晋就灭亡了。
 
  第三个矛盾是新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当旧王朝强大的时候,对北方游牧民族采取一种压制手段,一旦旧王朝衰落灭亡,北方游牧民族趁势而起,开始南下侵犯新朝,新王朝往往是在建立之初,统治还不稳固,国力还不行,所以对付北方游牧民族采取不同手段、不同策略。
 
  所以每个新的朝代对付北方民族都有自己的措施和政策,措施和政策如果正确,国家就能维持,如果不正确就导致危险。
 
历来王朝中期都有危机出现,都有针对危机的改革,这类改革往往收到一定的效用,然而行之不久,或因遭反对而废罢,原来的矛盾继续激化。
 
  王朝到了中期一定要革新
 
  一个王朝到了中期,统治时间长了,开国时新鲜的劲头失去了,惰性出现了,国家的治理渐渐弛缓了,各种矛盾开始孕育,土地兼并激烈起来,赋税逐渐苛繁,贫富分化开始严重,吏治走向败坏,腐败滋生,统治者奢靡浪费开始成风,对外战争迁延不决,小股农民起义出现了,这时一些有见识的统治者开始指陈时弊、倡言改革。改革针对国计民生,重要的在经济方面,希望能够减轻农民的一些负担,减轻一些经济危机、财政危机。
 
  西汉武帝时候,任用张汤、桑弘羊改革币制,统一用五铢钱,另外还有一些办法如均输平准、专卖盐铁,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控制贸易、控制商业,也限制大商人的实力膨胀,改善一些财政经济状况,改善一些人民的生活。
 
  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财政非常乱,收入很少,就重用刘晏改盐法,把盐改为专卖,收盐税。盐税是一种间接税,交税以后,盐价涨,消费者买的是高价盐,实际上等于交了税。杨炎行两税法,把税制整顿清理集中,主要收土地税和户税,收税由收实物改为原则上收钱,这个办法起过一些作用。
 
  北宋王安石进行税制经济方面的改革。明朝张居正把各种苛捐杂税统一成“一条鞭法”,来减轻人民负担。到清朝康熙时候,开始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候实行“摊丁入亩”,丁税取消改成田税,与人口增加没有关系,收税标准看土地多少而不是看人头多少。
 
  所以历来王朝中期都有危机出现,都有针对危机的改革,这类改革往往收到一定的效用,然而行之不久,或因遭反对而废罢,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标榜改革而走了样,原来的矛盾继续激化,再有反对改革的人力量很强,有些改革者甚至成为悲剧人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