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雷颐:晚清改革与革命互相赛跑酿造的悲剧 >> 阅读

雷颐:晚清改革与革命互相赛跑酿造的悲剧

作者:雷 颐 来源:《文史参考》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 点击数: ( 字体: )

 
这样1898年是一个坎儿,清政府没有很好地处理,没有抓住机会,就为以下埋下了一些伏笔,很难跨过去。镇压了戊戌维新,就面临着光绪还是皇帝,慈禧比光绪大很多,慈禧一般来说,要死在光绪前面,光绪在重新掌权之后,恐怕一切都要翻过来,那么慈禧一直想把光绪给废掉,放出风声说他身体不好,(这时)外国在中国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外国反对,尤其法国大使馆,说我们派我们的医生到宫里给光绪检查身体,一检查说光绪身体很好,没什么大问题。支持慈禧的官员想把光绪给废掉,这又遇到一些洋务派大臣的反对,海外富商华侨的反对。那些慈禧都不是很在意,最让她不敢废光绪的也是外国人,外国人坚决反对,慈禧觉得不敢得罪外国人,又想废光绪,觉得外国人很讨厌,她就想找一个力量,来制衡外国人。这时那些顽固派大臣跟慈禧说,他们知道如果光绪翻过来了,慈禧去世之后,光绪再即位他们就完了,他们给慈禧介绍了一个很大的力量,说这个力量是很厉害的,能够打败外国人,(这)就是义和团。从清政府来说,义和团它不完也是很难的。早早在华北地区很多,对于这个运动,一个政府是支持还是反对,应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态度,要么镇压,要不然支持,慈禧没有态度,完全听地方官处理。直隶总督袁世凯认为这不好,山西巡抚毓贤认为,他们是大清最好的一种人民,坚决支持。所以慈禧左右摇摆,袁世凯认为要镇压,看了毓贤的奏折认为应坚持。这时候,别人跟她说,这是反洋人的,刀枪不入啊,她就半信半疑,会不会是这样,于是就派了下面的大臣,你去义和团各个坛口看看,是真是假,能打败洋人,刀枪不入。中国社会,下级往往都是按上级的偏好,知道上级想要什么结果,我汇报什么结果,尤其要出去之前,在宫里那几个大臣,你知道要怎么汇报。所以他去了以后,向慈禧汇报说,我看了,又是樊梨花下凡,二郎神附体了,口吐火什么的,是很厉害。慈禧这个时候觉得是真的。尤其义和团又提出口号,“扶清灭洋”,慈禧觉得我更应该利用义和团,决定支持义和团,让义和团进北京天津,官家给他们发粮。义和团到北京,本身就觉得自己正义,满腔怒火,再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这种民意和政府的意愿结合在一起,一进城就更激烈了,提出要杀九毛子,洋学生要杀,在北京搜卖洋药的,大栅栏就给烧了,主要是义和团放火,烧了卖洋药洋纸的商店,都是从农村来的,一家商店烧了,整个一条街就烧了,其中有很多带眼镜的也给杀了,洋学生往外跑,发现铅笔是外国人的,用洋伞的、用洋火的也杀了。对外国人更加那样,更加激烈,碰上德国克林德,他非要出去,他还开枪,双方就冲突,双方尤其是清政府清军,也跟义和团在一起,就把克林德打死了。这时,公使馆,敌人就提出来,八个国家说,你要保护使馆,否则我们联合军队进来保护使馆,慈禧提出来要和八国宣战,很多人说,你一个国家都没有打胜过,连日本一个都打败了,八个国家同时打能打胜吗?这些大臣有三个被斩首了。
 
八国联军进来就血洗北京,连带小孩,教民杀了上千,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我要说慈禧,慈禧逃跑马上下了一个命令,把一切问题都推到义和团身上,她说之所以酿成大祸,都是拳匪闹的,让官军和洋人联合起来,要和洋人一起绞杀义和团。慈禧有一个很宠幸的大臣,荣禄,慈禧很信任他,认为不能和洋人开战,但慈禧当时会不听,会愤怒。慈禧为什么攻大使馆攻不下来?除了外国枪力狠以外,荣禄悄悄给他们送米送粮,并且让清军的炮标尺往上抬一格,所以炮打不中大使馆里面。等到慈禧要求和的时候,才知道,很感激荣禄,留了一条后路,如果把大使馆都轰了,恐怕外国人不会留慈禧。但我想说,民众和正义被利用,我觉得这是义和团的悲剧,第一个,民众正义的事业被慈禧,可以说是被一个最腐朽的、最反动的势力所利用,他们提出来要抓光绪,把康有为从外国引渡回来,一切跟进步有关的书统统要毁掉。慈禧把他们利用了,利用完了之后,又把他们抛掉了。这个事情对政府也是一个教训,不要轻易鼓动利用民意,你利用之后,肯定要超过你允许的范围,行为会过激,他一过激,最后你要出来收场,政府一收场和民众有冲突,就会骂你是汉奸。民众也要吸取教训,不要认为我的事业很正义,还有政府的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你时时要想到,政府要出来收场,政府收场的时候会把你当替罪羊。慈禧最后通过种种关系,列强提出来要惩罚多少个,因为传教士死了很多人,提出惩凶,一百个大臣受处分,都是当时慈禧怂恿支持他们这么干的,慈禧为保自己说完全接受,但经过这个之后,慈禧政府的合法性、权威就大打折扣了,包括一些官员内部通信,对政府都不是很信任。在这个情况下,慈禧提出来要行新政。
 
1901年提出中国要搞新政,所谓的新政也就是1898年镇压反对的戊戌维新的一些,也不过3年时间,非要经过一个庚子之乱,一个血洗北京,被打成那样才做,1898年为什么不做?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仅仅做三年前要做的那些,已经不够了,因为三年前康有为他们提出来也是很温和的,第一康有为知道反对的人很多,君主立宪他没有提出来,只是说搞一些官制的行政改革,第二比如废除科举,康有为都没敢提,就是要改变一些科举考试的内容,不考八股,考一些写论文,怎么治国,怎么发展经济,考这些文章,都没敢说废科举,慈禧这个时候要做这些。就三年时间,但形势就迫使你要做更多,那边还是在镇压康梁、镇压后来的保皇派、或立宪派。立宪派从来是不主张推翻这个国家,不主张推翻这个朝廷的。你做这些就不够了,一定要有君主立宪,要有宪政。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其中就跟1911年以后的形势有关,大家知道,八国联军占驻中国了,占了各个地方,后来陆续退兵,东北被俄国占了,但俄国根本就没退,按条约,俄是应该退兵的,俄国没有退,日本一直对中国东北,有野心的,俄国在那儿就和它有冲突,所以189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为抢夺中国东北,主要在东北打仗。这个战争开始的时候,国内的人就在预测谁会胜谁会败,一方反对变革的人,肯定俄国胜。近代以来,从来是欧洲国家打败亚洲国家,白种人打黄种人,尤其俄国沙皇专制,效率更高。主张立宪的人,像梁启超他们在海外,就预测日本会胜,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它的制度比沙皇制度要先进。这个预言在当时是很大胆的。这个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确实是俄国败了日本胜了,这给中国刺激很大,这是近代以来,世界近代史以来,第一次一个黄种国家打败了白种国家。胜败不是人种的问题,不是亚洲欧洲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如果一个黄种人,国家是好制度,也可以打败一个白种人坏制度的国家,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证明这个制度是好的,所以一下子有一批读书人、士绅,从前对这个不太了解,就主张要立宪,能够强国,并且这一点,立宪运动从维新派镇压之后处于低潮,突然风声水起,国内很多人提出中国应立宪,要宪政,但从中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提出要宪政在历史上,不是像西方那样,从天赋人权,政府和人民缔结一个契约,人民有权限制政府的权力,主要是天赋人权的角度来理解,而中国人的理解是认为这个制度能使国家强大,能使中华民族不被外国人侵略,我们实行好的制度,欧洲也可以打败,是从国家的角度来接受宪政,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