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专栏>>正文内容
赏梅乐事谁家院:依然鲜活的“梅地名” >> 阅读

赏梅乐事谁家院:依然鲜活的“梅地名”

作者:佚 名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30日 点击数: ( 字体: )

 
 
 
梅岗
 
眼下正是踏青赏梅的好时节,红男绿女,黄发垂髫,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全然一场人与梅花相觞的雅宴!
 
其实,南京人与梅花结缘可谓历史久远,千百年来留下的赏梅胜地更是数不胜数,让我们一起再回首,去看一看古人们是到哪里去赏梅的吧。
 
与梅花结缘,最早可溯至春秋
 
赏梅胜地:冶城(今朝天宫)一带
 
南京与梅花结缘,最早大概可追溯至春秋时代,据载吴王夫差筑冶城时就曾于该处植梅,至东晋元帝时原址被辟为大丞相王导的“西园”,成为王公贵族淹留之地。
 
到了萧齐时期,以《北山移文》而名天下的大文学家孔稚圭在这里大量植梅,倒不是因为王导,而是因为此处有大将卞壸父子之墓。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联合祖约以讨庾亮清君侧为名,率叛军进攻建康(南京),卞壸领军讨敌,最终力战陷阵而死,时年48岁,二子卞眕、卞盱随父杀敌,同时遇难。苏峻之乱平定后,朝廷为卞氏父子建墓于冶山,墓址就在今朝天宫后山西侧。孔稚圭感其高义,于墓周围遍种梅花,之后冶城一带梅花即成为南京一大胜景。
 
今日“冶城”——朝天宫一带虽然难觅梅花芳踪,却仍存卞壸祠遗址,以及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的朝天宫古建筑群,访古寻幽,不失好去处。
 
南京植梅盛于六朝
 
赏梅胜地:梅岭岗(今雨花台)一片
 
六朝最有名的赏梅之处则当属今雨花台一片,当时这里是南京面积最大的梅花山冈,称为梅岗,也称梅岭岗。“梅”字同时也是为纪念东晋初期屯营于此抵抗胡人压境的豫章太守梅赜将军,人们在此建梅将军庙,并广植梅花。
 
至明清时期这里形成梅海,与钟山脚下的梅林并称,成为南京东郊、南郊两大赏梅胜地。晚清时南京赏梅更首推梅岗下之刘园,民国夏仁虎《南京文献·岁华忆语》中“看花”条记载:“梅花最盛,应推梅岗下刘园,不下四五百株,正月盛开。”这时则“裙屐咸集,吟啸其下,为坐香雪海中。”今日之梅岗依然是南京踏青赏梅的重要去处。
 
南京植梅盛于六朝。这一时期,人们还爱在自家庭院中植梅,著名如为后人雅颂的“陶谷六朝梅”,种于齐、梁间陶弘景居处,即今南京城西清凉山向北之地。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医学家。梁代齐而立后,36岁的他隐居句曲山(茅山),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年轻时就爱梅成性,不但种梅、赏梅,还以梅入药,据记载他亲手种植的“陶谷六朝梅”直到清道光年间才枯萎。
 
又有萧梁时尚书郎何逊在家中植梅,他常于梅花盛开时宴请文人雅客共同赏梅赋诗,写有被后人誉为“自去何郎无好咏”的《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
 
这一时期南京与梅有关的典故也极多,刘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与梅花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据传一日寿阳公主在园中赏梅,因困躺在含章殿檐下小憩,梅花悄然飘落她的额上,拂之不去,留下如五瓣梅花状的淡红痕迹。白皙的肤色,映着一点红梅,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妩媚动人。自此之后便有了所谓“梅花妆”,建康女儿多相效尤,寿阳公主因而成了梅花花神。今日钟山梅花谷中可见由此典故演绎的景观“梅花妆韵”。
 
唐宋时期梅花的故事最浪漫
 
赏梅胜地:古长干里(今中华门外长干桥南、雨花路西侧一带)、钟山
 
唐宋时期南京与梅花的故事最为浪漫和高逸。在中华门外长干桥南、雨花路西侧一带是古长干里,从秦汉至唐代,这里吏民杂居,是老南京典型居民区。而使古长干里名闻遐迩的缘由则是“李白最柔情的诗句”《长干行》,诗中有句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呈现出一种纯洁无邪的美好意象,动人心怀,从中也可知唐时长干里一带植梅非常普遍。
 
北宋名相王安石晚年隐居燕雀湖畔半山园,写下许多咏梅佳句。“水南水北垂垂柳,山前山后处处梅。”此山便是钟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有词《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云:“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可以说,今人前往钟山踏雪寻梅亦承宋代遗风。
 
除了钟山梅花遍开,乌衣园(乌衣巷改建)与台城附近也是遍地梅树,每当花团锦簇之时,金陵文人咸集二处,赏梅吟诗,甚为雅事。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