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公民思考>>正文内容
后暴民时代,是谁掌控了网络话语权? >> 阅读

后暴民时代,是谁掌控了网络话语权?

作者:李安乐 来源:川大哲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8日 点击数: ( 字体: )

【核心提示】有意思的是,有学者把网络暴民看做是“网络义和团”,到处在奉旨“爱国”完满了其破坏欲和自满欲。其实这只是后暴民的一个特性而已,它所表现的那种大法官、警察的角色意识却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有极深的思想渊源。
 
  柏拉图曾经说过:“谁讲故事,谁就控制世界。”这里核心涉及到话语权、信息、权力三方面。其实说到底是话语权的问题。谁掌控话语权,谁将掌控“世界”。对习惯于在现实生活中保持沉默的中间网民来说,网络的虚拟性和可隐匿性极大地激活了民众潜伏已久的话语表达欲,网络中各路绿林好汉出没:南拳北腿、东邪西毒、少林太极……(这里只是偶发的命名假借而已,别无恶意),世界重新进入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网络)战国时代”。
 
  谁掌控了网络话语权?官方主流媒介力量,抑或被视作“洪水猛兽”的网络暴民?随着互联网的细密化和个人电脑的廉价化,网民,特别是网络暴民,似乎在一夜之间占据了网络的各个角落,欢呼与叫嚣的网络民众犹如被流放而释放归来的反叛者:时而大批像乌合之众鏖集与狂叫;大肆残暴;时而像野兽般四处游走,四处破坏;时而作鸟兽散,不见踪迹。其本身成为了形形色色国家主义的牛虻。其实他们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自由主义者的群体,只因滥用暴力化的语言以及暴力化的行径,而且有较大的杀伤力与破坏性。一时之间,狼烟四起,群雄争战网络:网络追杀令、人肉搜索机,把网络变成了在现实世界无法展演的江湖世界,虚化了现实。移植了历史的狂想;同时也把这种被江湖化了的网络进行了延移,变成了游戏化了的魔兽世界。在多方的争霸中不管是什么统统消灭,包括农民,村庄,城镇和一切设施,狂暴的力量展示得淋漓尽致。在信息与道德的博弈中,网络暴民与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巨人进行一场没有结果的战斗,到处树敌,到处破坏。
 
  这些被称之为“后暴民时代”(参见拙文《后暴民时代:中国暴民探析》载于《社会学家茶座》第28期)的网络暴民,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网络中来,在网络普及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网民的从众由商务人士、政府公务员到学生,再到各类农民工,席卷了全民,而且他们迅速地占据了网络的各个角落。这种现象正如奥而特加所描述的新兴的大众势力崛起的情形,他称之为“凝聚”“鏖集”现象:“如今到处人满为患:城镇上布满看居民,屋宅里住满了房客,旅店里住满了旅客,列车上挤满了出行者,餐馆与咖啡店里坐满了顾客,公园里到处都是散步者,著名医生的诊室前挤满了病人,剧院里挤满了观众,海滩上挤满了游泳的人。”中国目前正是一个大众意识崛起的时代,他们在发出自己震耳而又噪杂的呼声。
 
  一、后现代的仓颉——新话语的“异样”诞生
 
  网络由此犹如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一个开放的议会广场,民众出出进进,各种言论、论争此起彼伏。攻击的,质疑的,怒骂的……在各种言语行为中衍生了新词汇、新语言。
 
  新新类、80后、90后、酷,闷骚、“打酱油”、“俯卧撑”等一系列新词语,最值得关注的有近来备受争议的“艳照门”、“××门”、 “范跑跑”等。
 
  “××门”这一用法在中国身名鹊起是在“艳照门”之后,其实关于这一词汇用法最早源于美国尼克松总统期间的“水门事件”。“门”由此作为丑闻事件的代名词,后来逐步引申为热点新闻的意思。在中国近来最著名的有“艳照门”、“虎照门”、“毒奶门”以及“灭师门”等。这四大“门”生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中国民众的道德良知伦理及政府公信伦理底线,上了一堂生动的反面课。
 
  “艳照门”事件发生在2008年,是娱乐界的丑闻的大爆发。其实这也不是坊间的什么绯谈了,和导演与演员的潜规则一样属于不是秘密的秘密了。其起因于网络上传播陈冠希及多名女明星的不雅照片(港台地区称之为“淫照”,这个命名是比较准确的),一度引起了民众的哗然,让民众大跌眼镜,莫不色变;道德批判之声从此不绝与耳。“艳照门”公然挑战了民众对“性情”、色情的接受底线,把民众置放到道德伦理的临界状态,完全暴露了人作为难以脱臼的低俗动物性一面。用港台影视的话“淫贼”称这些道德败坏的娱乐明星(他们只不过是小丑一般供人取乐的角色而已,在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中受到追捧且日益自大而骄奢淫逸)并不为过,虽然它出现并传播是极为偶然的。任不寐先生在《艳照门的倒掉》中质疑信仰底线,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