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讲堂>>正文内容
这个社会会好吗? >> 阅读

这个社会会好吗?

作者:熊培云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1日 点击数: ( 字体: )

药家鑫案公众应有公正态度
 
关注我微博的朋友,有朋友注意到了我最近卷入了一场争论就是关于药家鑫案子的争论。我当时是在写一个关于胡适的电视片,因为在上面开专栏,编辑说你这个专栏写什么,不是可以写一些比较热点的东西,我之前给他写的是谈文化谈的比较多一点,我说我就开始谈这个药家鑫案子,就开始看这个案子。去年年底我注意到有这么一个案子,但是我没有特别的关注这个事情,就是脑海中闪了一下有这个大学生这么恶劣把农妇给杀了。因为担心他记车牌,觉得这个人可能要死掉了,因为他做的事太恶劣了,然后那个农妇很可怜,这是我当时看新闻的感觉。后来我为什么没有深入去追那个新闻,我想很多人也知道,在我们中国的确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让大家变化一个物种一样,什么事情,到处都是危害的东西,比如说有毒的吃的东西,有毒的物品,大家说现在我们变得百毒不侵,还有每天都有灾难的事情发生,有一句话说现在灾难新闻的门槛越来越高了,说明我们的受灾户的确是非常非常多,而且作为民众和阅读者来说,作为浏览网页的人来说,很多人说这个不对我构成什么其他的效果,我们开始麻木了。我觉得在物质上我们已经变成百毒不侵了,在精神上我们是属于麻木不仁的状态了。我看这个事情就变成麻木不仁了,我写专栏开始专注药家鑫这个事情的时候,开始全民声讨问题了。在那里,一方面很多人说药家鑫该死,另一方面有的人出来探讨问题比如说谈死刑的问题,每个人都代表自己的意见,是说自己的一个观点,但是不被容忍。很多人都要骂他们。比如说萧瀚,有人说你是不是拿了别人的钱,以我对萧瀚的了解,他不可能拿了别人的钱来说这个事情。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废除死刑这个观点,不是因为药家鑫的案子我们才说这个观点。
 
我大概是说了五点,然后当天晚上对我的批评那就是多得不得了,有人说你家是不是盖房子缺砖,所以很多砖头就砸过来,所谓的草船借砖。我也不会那样去做,如果要是做就做轻一点的东西,最后砖把我也砸坏了,把船也砸沉了,我们通常说抛砖引玉,结果是我们引来了一大堆的砖头,还有是抛砖引刀,说我要杀了你全家,把我搞得都快崩溃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暴力,我只是说一些东西,你干嘛要杀了我全家呢?有的人说,这只是在网上说一说也是一种暴力?在全国都喊着他死的时候,有一些微弱的声音说你为什么要判一个人死刑呢,是不是应该想想他为什么这么说,我在网上发了16条微博,微博是很断章取义,无因判死刑,大家觉得很无所谓,没有起来反对无因判死刑,这种断章取义也很厉害。我突然有一种超脱,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反对这个人,而是反对这种断章取义出来的东西,所以我并不是很生气,有很多人狂骂我的时候,我的心态有一点受不了。这个受不了是在哪里,我上网十几年一直在公共领域发言,被骂的这一关早就过了。我想上网的人一定有别人骂过你,你开始不适应,后来觉得无所谓了,都是过客,骂就骂了吧,但是为什么这次我会非常难受,我有时候发了一个帖子后来发现有人骂就把它删掉了,我不是怕别人骂,而是很纠结,就是觉得药家鑫这个案子,我觉得大家出来骂非常好,我觉得大家把自己的愤怒声音表达出来,有对公众的诉求,这是非常好的一方面。所以我反复的说,我很珍惜你们的愤怒,你们就是中国的良心,我把这个话表达出来。
 
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看到很危险的东西,就是所有的人在喊药家鑫该死,药家鑫不死法律死。我看到这个危险在哪里呢,第一就是这种喊,本身它有一种倾向,是一个全民审判式的,所有人都说他该死,但法庭毕竟没有判,你可以怀疑法庭不公正,你要把你的火气集中在法庭不公正,你说不公正法律死,我不怀疑这个事情。但是你说药家鑫必须死,这个时候我觉得你是代替法庭在宣判,这是一个我看到的。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在反对药家鑫这个审判的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另一方面就把药家鑫的身份单一化了,比如说他就是一个军二代的儿子,他代表的就是官员的利益,他后面就有一群人,是整个中国官僚阶层在保护他,所有的媒体都在保护他,然后这个药家鑫就变成一个符号,就好像民众和政府至之间或者和当权者之间产生了一场战争一样,就变成了药家鑫如果不被杀死,民众就失败了;如果药家鑫死了的话,政府就失败了,或者是在官方和民众的对垒中民众搬回了一局。如果法律判他死刑我一点也没有遗憾,我也没有意见,就是这个过程我看到一点非常不好的东西,那就是他的身份被单一化,他不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不再是同学的同学,不再是父母的儿子,不再是他亲戚的亲戚,他只是代表着当官和民间公正与不公正或者是对立的时候一个符号,他被标签化。我想我们这个社会的确需要进步,一些恶人的确需要惩罚,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必要把一个人,只是一个很卑微的生命,就是一个生命把他上升到一个政治的高度,来对他进行一场政治审判的运动,我想说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断地被符号化,所谓的审判就变成了一种仪式,还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就是说大家在过度关注这个案子的时候,过度关注他是不是要死的时候,实际上他背后很多东西都忘掉了,比如说当时为什么会发生车祸,媒体的立场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深入调查。比如说我参加了凤凰卫视那天晚上的一个节目,一起参加的人里头有陆天明老先生他很激烈,他说药家鑫一定要被判死刑,我那天去不是为了讨论该不该判死刑,去了之后我看到凤凰卫视当时那个标题就叫药家鑫该不该判死刑,就是大家要讨论的是这么一个议题。开始没有把那个发给我,如果我知道要讨论这么一个议题,我根本不会去,当时是看到讨论要不要判他死刑,我说我又不是法官,在这个地方我有什么好辩论,没有任何辩论的意义。我想走,但是还是维持现场的秩序,当时就是少说话。我承认陆天明老人家他很有良知的在那儿说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但是我也觉得在那个讨论中其实也没有看到更多理性的东西。通常这个感觉是什么,如果在一场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如果良知和理性发生了冲突,通常都是良知获胜,因为他的声音会特别激烈,理性的声音相对会微弱,而且谈理性的时候比如我在当时,我觉得很难说出话来,因为这么一个杀人的人,他的确应该受到惩罚,我如果去多说一句他的好话,我好像为他在辩护。我看到大家在谈这个事情的时候,少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在这里。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