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20年后看东欧转轨 >> 阅读

20年后看东欧转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比较的对象、时间、标准不同
 
还有一点,他们比较的对象、时间、标准与我们不同。我们主要是和自己比,我们建国60周年的时候报道是以1949划线,以1949年作为一个起点,表明我们发展了多少倍数,让人看了很有成就感。他们的设定从来没有以1918年建国划线,也没有以二战胜利的1945年划线。他们跟谁比,他们跟老欧洲比,他们老说自己的福利跟老欧洲有什么差距,购买力和总产值没有达到老欧洲的平均水平等,从这一点看,他们的眼睛只向西看,不向东看。再加上现在身份签证,只要你进入东欧一个国家以后,在这些国家根本就不需要签证,人员流动非常方便,这些国家跟大欧洲联邦一样。我们最多的一天,连穿四个国境,感觉这个国家太小了。这次波兰总统罹难,他们那么小的国家坐火车去也就几个小时到斯摩棱斯克。
 
东德与其他转型国家的不同之处
 
东德跟这些国家都不同,是西德一步到位完成了东德的“输血政策”,它以庞大的财政支持包揽了整个东德的经济改革,从1991到1995年,西部向东部输血高达7740亿马克,为东部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都是1:1的兑换,而且西德很快也给东德建立福利政策,使他们转轨代价最小,复苏最快。我认为东德人应该是怨言最小的,结果东德人的牢骚最大,为什么?
 
社会福利方面德国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社会福利方面,德国是有优势的,毫无疑问东德也一样,整个福利政策和西德已经拉平。比如生孩子,在东德生孩子,大约可以补助7—8万欧元,父亲可以享受12个月的带薪休假。但是东德的失业率在上升,2007年失业者可领取12个月的救济金,55岁以后可以领18个月,其金额是原来工资税后的2/3,到2007年把45岁以上的失业青年调到15个月,55岁以上延长到24个月,但为什么民众有这么大的失落和牢骚?
 
柏林现在是50个城市当中最落后的,市长和副市长都是社民党和民社党,失业率很高,制造业垮掉了,现在靠旅游业带动不起来。因为他们工会非常强大,福利也很高,西德说宁愿到中国去投资,为什么?中国第一没有工会,第二且不说他们没有人权,他们有血汗工厂,有价格优势。大量的东德人要么去西德,要么无所事事,而且很多不愿意做工作。大量前来打工的波兰人,很多商店特意标明“使用波兰语”,很多东德人无所事事与大量蓝领工作岗位充斥着外国打工者的情形并存。
 
东西德两边都在抱怨
 
德国的“福利倾斜”,在政治体制稳定了以后,自尊心上的落差就凸显了出来,人们在过渡期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1990年满意度最高,随后就往下降,比如东德1990年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从1=不满意到10=满意)是6.59,2005年则下降为6.32。美国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伊斯特林对比了13个国家做了一个满意度调查,都是1990年最高,以后就往下降,所以《人民日报》、中联部都有文章说明他们在后悔剧变,后悔转轨。我们在那里了解的状况:怀旧情绪增大的确有,很大程度上是很多人原来有一种政治浪漫的狂想,政治浪漫向右摆到最大以后,人们就发现有几个没想到:转轨会这么难没有想到,共产党上台这么快也没有想到,这么长的过渡期也没有想到。他们认为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用强制的办法,可以短时间内完成,从公有制再回到私有制应该不难,结果发现,经济真的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会自然好起来。所以满意度在下降,制造业又整个垮掉,很多无所事事的人就埋怨西德,同时西德又在抱怨东德,我们现在用这么高的钱,把你们买断了,你们还在埋怨,两边都在埋怨。但是可以看得出,抱怨程度跟年龄有关系,一般剧变的时候是30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事业,特别是进入官僚体系的人,满意度就很低,年轻人的满意度比较高。因为福利劳工权益和收入都拉平,制造业大幅度凋零,西边的资本得不到廉价劳动力的互补,,闲散劳动力很多,尤其像柏林失业率达到30%,牢骚非常大。
 
西德的制造业宁可选择土耳其人、波兰人,也或者到中国来。东德说我们的企业被你们竞争跨了,你们不来投资,搞得我们没有工作。西德人说,我们更冤,我们掏了那么多的统一税来提高你的收入和福利,使整个西部的经济都发展起来了,付出了那么大代价,你们反倒抱怨。
 
他们是如何看待金融危机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金融危机给欧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些新欧洲是一些什么原因呢?很多人认为主要是年轻人和美国一样过度“透支消费”、“寅吃卯粮”造成的,使消费支出大大超过了实际经济能力,导致国家大量举债,中欧的外债共达1.7万亿美元,东欧国家的外债都超过GDP的50%。
 
有的认为是金融体系自身的漏洞导致的经济萧条,世界金融秩序在这次风波当中的重组调整就是要提高调控能力,这与转轨国家的私有化制度改造、融入欧洲是两码事。也有人借用普京的话,说是中美两国造成的,美国不负责任毫无节制地滥印钞票,中国以向全球销售廉价商品把其他国家花的钱聚敛起来。总之,大部分人都倾向认为,金融危机的确对该国造成了影响,但并不是根本性的、不是来自体制内部的,不是转轨战略造成的,与左右派的价值理念也没有什么关联。我就跟他们说,我说我们国内认为你们现在的不满意度高,主要是对剧变有所后悔,他们很多人斩钉截铁地告诉我,这和20年前的剧变没有关系。
 
我们历来对经济的转轨批评多,但是很少有人对1989年的剧变有批评,总的来说,现在新欧洲比老欧洲的增长快,双方的差距是在缩小。从经济增长水平看,2001-2003中欧八国的经济增长率3.1%,比欧盟15国平均高1.7%,入盟以后的2004-2006年平均增长率5.3%,比欧盟15国高3.1%,2004-2006年入盟国家投资增长率比欧盟15国高4.7%,即便是金融危机状况下,新欧洲的发展仍要好于老欧洲。2009年比2008年人均月收入增长4.4%,新欧洲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以退休人员的状况为例,据欧盟统计局7月份公布的数字,2009年,退休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英国是30%,德国是17%,法国是13%,而捷克只有5%。新欧洲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那里道路特别好,我一天可以走四个国家,没有收费站,修这些道路欧盟掏2/3的钱,本国掏1/3的钱。
 
他们认为在这个大环境下,中欧国家2009年GDP的增速放慢的确是现实存在,但是有几点排序:对富人的影响大于穷人;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大于国企;对短期投资影响大于长期投资;对出口行业的影响大于内销企业;对老欧洲的影响大于新欧洲;造成的心理冲击大于实际影响。主要的问题是,老欧洲在抽资,因为老欧洲没有办法自保了,所以欧洲就不断地把原来投给东欧、新欧洲的钱都抽走。在金融危机下,有两个词用得很多,一个是“团结”,一个是“一体化”,他们老说,我们是一条大船,你们雇头等舱的情况下,也应该顾顾我们的二等舱,这是欧洲人说得比较多。所以我们不应该是统一体中的贱民,而是利益互补的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一支独秀,孤立的国家更难对付这种世界性的危机,也就是“聚则兴,散则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金融危机之后加入欧盟的呼声更高
 
金融危机后,入盟的呼声不是更低,而是更高。冰岛就是一个例子,2009年3月21日欧盟27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新欧洲团结一致对老欧洲说不要丢卒保车,狭隘考虑。法国在搞贸易保护方面的动作,受到新欧洲国家的一致反对,被认为是一种“逆一体化”的“经济铁幕”。
 
很少有人把目前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本国经济转轨制度设计以及入盟的结果,他们均认为现在的困难既不是内因问题,也不是当初策略选择的错误,新自由主义者的效率追求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公平追求是可以共存的,所以不会动摇融入欧洲向西靠的步伐和欧洲一体化的决心。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不存在与“欧洲一体化”的问题,但是经济下滑幅度之大超过中欧,2009年在2008年的基础上下降了14%,2009年的GDP下降了89%,是四年以来最低的。它跟一体化有什么关系,跟加入欧洲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新欧洲是因为加入老欧洲受到“连带危机”,那么反对“北约东扩”的俄罗斯受到的影响来自哪个方面?甚至有人当时还说,朝鲜倒是没有危机,但朝鲜是另一种危机。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在全球经济危机下谁也不要幸灾乐祸,这场危机既不是“历史的终结”,也不意味着左翼会获得大发展。第二,市场越大日子越好过。只有像朝鲜这样的国家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它是另外的。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模式”,东欧的朋友是否认可?他们很巧妙,因为面对着我们,不好直接驳我们的面子。他们说,“我们需要继承的是人类的遗产,不是某一个派别和某一个主义的传承,不要把人类积累了这么多年的标准和游戏规则降低”。其实我们明白,他们对我们是一种非常委婉的指责。因为很多资本到了中国,使那些国家左派没有办法保证他们的福利社会,使右派也竞争不过中国的血汗市场,这种状况下,贸易壁垒就会重起,很多的规则都会改变。
 
 
 


共6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6267个字符
作者:金 雁 来源:腾讯评论—燕山大讲堂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1日